井冈山市

雏凤悦鸣五指峰——访井冈山中学“五指峰”文学社


井冈山美景

     文学社成立甫始,学生激情洋溢,跃跃欲试。不到三天,即有两百多人报名。许多学生填写了报名表以后,担心不被录取,或交上自己的得意新作,或翻出曾经的作文比赛获奖证书。一大摞的稿纸,很快被领完。投稿箱挂出以后,一夜之间即被塞满。指导老师欣喜不已,连夜读稿改稿;责任编辑一丝不苟,倾心选稿校对。校领导亲自为文学社揭牌、审阅样报。2013年10月30日,《五指峰》踩着欢快的节拍,以最年轻最亮丽的面孔出现在师生、家长面前。
    曾淑群:给文学社命名为“五指峰”,有何特别的含义?
    黄文忠:井冈山五指峰是井冈山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,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名。五指峰峰峦由东南向西北伸延,绵亘数十公里,气势磅礴,巍峨峻险。井冈山中学的文学社命名为“五指峰”,乃借鉴于林则徐的名联“海到尽头天作岸,山登绝顶我为峰”,意在激励学生勇攀高峰。
    曾淑群:看到你们的创刊号刊登了很多名家的贺词。中学的一张校报,能够得到这么多作家、诗人的支持,真不简单啊。
    黄文忠:确实如此。创建“五指峰”文学社和创办《五指峰》校报的方案被批准后,得到了许多名家的支持与呵护。诗人红霞发来贺诗“行文但扫千秋雪,春上齐攀五指峰”;作家安然发来贺词“文学就像一盏灯,它必将照亮你的心灵,指引你的成长。文学又像一个秘密花园,可以提升你对世界和生命的审美。”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晓君不仅赐予了“放飞文学的梦想,照亮精彩的人生”的墨宝,而且题写了报头“五指峰”,让文学社和校报熠熠生辉。诗人胡刚毅、作家刘晓农、诗评家龚奎林、楹联家黄武等人都给文学社殷切寄语。其后,《五指峰》得到了更多文学界领导、朋友的关注。文学社周年庆典时,江西杂文家学会副会长、诗人欧阳滋生题写了“黄金台上新枝茂,五指峰巅问顶穹”的诗句,吉安市文联副主席曾绯龙题写了“赣水流灵,白鹭踏波,骄追金庐陵,文脉渊源久;井冈溢翠,红土永杰,喜看五指峰,春风桃李多”的楹联。
    这些鼓励对于催生莘莘学子心间的文学种子是有积极意义的。
    曾淑群:受高考指挥棒、文学边缘化的影响,指导文学社、编辑校报,个中滋味如何?
    黄文忠:飘着油墨清香的《五指峰》面世以后,一时好评如潮。这是对编者的赞扬,更是对师生的激励。在《井冈山报》印刷厂,排版工程师每次排完版,都要看看井冈山中学的通讯,品读学生或稚嫩或纯净的文字。他们对这张吉安市唯一的对开单彩四版校报赞不绝口,为报纸的大气、编辑的用心颔首赞许。一期报纸发表四十多篇文章,四万多字,每个句子、每个标点、每幅插图都反复斟酌,一份报纸凝聚了编者多少心血啊。一期期办下来之后,编辑的效率越来越高,质量越来越好,影响越来越大,传递的正能量越来越足。从第二期开始,即在井冈山网站开辟了电子版,推出了网上阅读、评论、优秀文章排行榜等栏目。然后又申请了微信服务号,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回顾以往发表过的佳作,品读最新的文章和评论。
    当然,也有自责自疚的时候。当遗漏了好稿,报纸出现了错字,弄错了作者班级的时候,编者痛悔自己粗心,未能认真、更认真地编稿和校对。为此,常常数天食不甘味,寝不安席。所幸领导、老师都大度理解宽慰,对编辑好言熨帖。她是一株新苗,在众人关心呵护下,日渐叶茂花荣果硕。责编们时常摊开《井冈山报》副刊《庐陵悦读》来研究学习,这是他们追求的一个高度。
    还有无奈无力的时候。受考试魔棒的驱使,张扬个性的文章往往难得高分,文章稳妥,则易入阅卷老师的法眼。不少师生急功近利,按照套路作文。这严重束缚了青春少年神奇的想象力。在中学,“我手写我心”,谈何容易!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,繁重的学业负担,使学生难让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充。限于安全和经费的原因,不便组织太多的社员户外采风。
    曾淑群:中学生思维活跃、想象瑰丽,能谈谈他们的习作吗?
    黄文忠:《五指峰》发表的文章大多贴近学生的家乡、校园生活。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。“五指峰”社员证上赫然印着“心中有爱,笔下有情,肩上有担,腹中有墨,胸间有识,手中有艺,目中有人”几句话,这是指导老师给社员的写作指南。同学们观赏“残疾人义演”后,即呈现出真挚的感动;观赏实景演出《井冈山》后,又表达出燃烧的心愿。同时,文学社配合相关处室完成了井冈山管理局、井冈山市组织的“爱鸟爱护环境”的征文活动,佳作迭出。参加江西省、吉安市组织的“中国梦—— —我的梦”征文比赛,喜讯频传,李雨佳、张薇等获得了二、三等奖,参赛作品结集出版。社员尹婧文、江家瑞分别在《学习周报》《九江日报》发表散文。也许,这不足道也。但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,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。文学是心底的泉水,她带给人们何尝不是儒雅、澄澈、自信与睿智!
    “三人行”团队在学校开展“中国传统文化之《弟子规》”讲座后,《五指峰》以敏锐的笔触进行报道,开辟专版记录学生习惯的改变、思想的升华和孝行的践行。一篇篇感恩文章如涓涓清泉流入学子心田,使更多的学生感悟《弟子规》的要义,懂得了见贤思齐,涵养美德。一些家长惊讶自己的孩子在做人做事上都有了令人欣慰的变化。指导老师谆谆教诲文学社员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,做好人,写好文。
    曾淑群:这个思路非常好。看过媒体报道,由吉安市教育局、吉安市文联主办的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”励志讲座的启动仪式就在井冈山中学举行。
    黄文忠:是的,非常感谢上级组织的关怀。为了这个活动顺利开展,文学社做了很多准备工作。参加“燎原”业余党校学习,践行《弟子规》,尝试楹联诗词创作等。
    曾淑群:听说你上师范时,就在文学社里耕耘文字。回想那时的文学社,真如雨后春笋。
    黄文忠:回溯上世纪80、90年代,师范学校红红火火,文学社蓬蓬勃勃,文青多如过江之鲫,日后涌现了许多作家诗人。吉安师范的《青杏》文学社,当年的不少青涩社员,如江子、李晓君、曾绯龙、王建民等人早已蜚声文坛。泰和师范的《百草园》文学社员郭志锋、贫村在文学创作上皆有建树;永新师范的《东华关》,吸引了无数的少男少女,他们在文学天地里流连忘返,培养了谭五昌、谢胜瑜、青子等诗人作家。井冈山中学的学子,“摇篮户牖攀文曲,他日穿篱步桂宫”。年轻时代,牵手文学,涵养性情;雏凤试飞,文字添翼,鹏程万里。
    曾淑群:这是文学梦的延伸啊。同学少年,一心点亮井冈月;相承大雅,五指攀高笔架峰。最后祝愿“五指峰”,引领有志者步入文学殿堂、攀人生巅峰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jinggangshanzx.com/jgsszy/11.html


当前时间: